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73所,在校生140万人,教职工12.2万人,教育规模约占全省的1/6;民办教育实现三次迭代,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70多亿元,形成“全国民办教育看温州”的样本效应……回眸温州教育发展,一系列数据和成绩十分瞩目。11月20日下午,壮丽70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温州市教育局专场举行,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温州教育薪火相传,进入全面改革和赶超发展阶段的历程,及取得的成绩。
在温州70年不断发展的历程里,温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近5年来,全市财政投入累计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在前段时间公布的《2018年全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温州的教育预算占公共预算比例达到了21.66%,比省均高出3.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
不仅如此,在2017年到2019年短短三年内,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大会、全市教育大会先后召开,10份重量级政策文件为教育这盘“大棋”谋好篇布好局。
19项主要指标由原来的末位晋升为全省平均以上,部分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优异数据的背后,是温州教育“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的成果。几何时,受制于历史欠账和现实条件制约,温州的教育底子薄、弱项多。为此,温州出台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并且聚焦学前、职教、高教三大关键领域,加快提升。
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上,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累计新改扩建幼儿园348所,等级园占比97.89%,提升近40个百分点;在加快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上,建成10个现代化专业群(链),投用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滨海职教等10所学校,目前还有8所在建;在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规模和内涵上,大力实施在温高校内涵发展、高水平大学引育等五大工程,近五年高校在校生增加了1.2万人,增幅14.7%。全市高校建成市级重点(特色)专业25个,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进入新时代,老百姓对教育的期待也进一步发生转变,大家开始期待更好、更高质量的教育。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回应百姓期盼,温州教育提出这一口号,并且着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信息化共建等“三化”策略,全面推进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和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计划,深化打造了300所“新优质学校”。
从2015年以来,累计实施义务教育“改薄”项目122个,完成投入19.11亿元,项目数、投资额均排在全省首位。组建城区十大教育集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5%。上线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2.4亿条,“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236所,全市中小学在线答疑平台,惠及中小学生50万人。
如今,“全国民办教育看温州”这一口号,已在全国叫响。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敢为天下先”成了温州人的时代特性。在教育领域,温州也是如此。
从2011年开始,温州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推动民办教育政策实现了三次迭代,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70多亿,最终形成了“全国民办教育看温州”的样板效应。
不止如此,温州坚决推进市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多年未决的难题。全面推进教育“最多跑一次”“管办评分离”等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改革样本。同时,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与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全国第二所中美合作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投用办学,并列为教育部和浙江省共同支持建设的国际化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