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与我们告别。站在新年的关口回望过去,教育,始终是万千家庭的心弦所系。
为了回答人民的“关切题”,这一年,温州教育持续发力,许多举措掷地有声,无数孩子的未来,或将由此改变。本版甄选10组镜头,见证你我和温州教育的共同成长。
3月14日,我市召开“明眸皓齿”工程动员会,率全国之先启动实施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10月23日,苍南县举行16所公办幼儿园集体开工仪式,标志着我市38个镇街已全部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致力于公平与均衡,还在于弥合“隐形差距”——全面启动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和初中全面提升两大行动,236所学校参与“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教育质量是民生关注重点,全市普通高校一段录取率创历史新高……
回望2019,温州教育无疑是“大年”: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成为温州本土培养的首位院士;省教育厅与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省市共建”支持温州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协议;温州肯恩大学获批11个外国硕博(8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研究生专业;我省第一所人文类高中——温州人文高级中学开学……
岁末之际,《温州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重磅出台,高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的奋进号角吹响,社会各界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了更加强烈的共鸣。
乘坐时间的列车,越过山丘,温州教育的下一个美好春天正在不远处,翘首等候。
——编者
育人体系创新构建
率全国之先实施“明眸皓齿”工程
· 镜头1 ·
3月14日,温州召开“明眸皓齿”工程动员会,率全国之先启动实施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2019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明眸皓齿”工程位居年度十大项目之首。
率先打造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完成三次百万学生视力普查,完成教室灯光改造9687个,完成率121%,配备可调节桌椅17万套……今年,我市建立全国首个学生视力大数据平台,形成近视防控的“温州经验”,并在中国数字健康医疗大会、教育部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上向全国介绍典型经验。
只有眼睛更亮,孩子所见的世界才会更美;就像只有学生全面发展,国家的未来才会更美好。为此,我市加快构建未来育人体系,创新推进“三全四课五育”育人新模式,率全省之先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好思政理论课,在温高校专兼职思政课师生比已达1:372,2万高校学子参与“新青年下乡”。新创市级德育示范校29所,转评文明校园139所。开展温州市百名网球、足球“未来之星”培养行动,温籍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一。强化美育提升,中小学生艺术项目获全省一等奖,新创“墨香校园”33所。打造省级劳动试点校45所,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实践基地年均接待学生140万人次,研学旅行线路参与量20万人次。
资源供给加速扩张
新改扩建中小学230所
· 镜头2 ·
8月28日,温州市百里路小学鹿城路校区举行揭牌仪式。今年秋季,我市共有53所新改扩建校园建成投用,一流的硬件设施为读书娃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今年以来,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230所,超出年度计划49所,完成率127.1%,其中完工95所,超额完成32所。全市新增校舍面积89万㎡,生均占地、建筑面积分别提升0.75㎡,增幅稳居全省前列。
教育信息化拓展升级,全面实施教育大数据驱动未来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151”工程,完成教育大数据中心系统接入12个,汇集数据5.1亿条,增幅113%。新创省级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16个,新建未来(智慧)校园68个、精品(特色)教学空间229个、功能室达标(示范)校150所、创新实验室150个、学科教室30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学前教育扩容提质
公办幼儿园覆盖面增幅全省第一
· 镜头3 ·
10月23日,苍南县举行16所公办幼儿园集体开工仪式,至此38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标志着今年“新(扩)建幼儿园80所和38个公办乡镇(街道)幼儿园开工建设”这一民生实事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
今年,我市扎实推进学前教育第三轮三年行动,实现了“有园上”到“上好园”的转变,大幅提升了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截至目前,已完成新(扩)建幼儿园82所(其中公办园49所),公办园覆盖面上升11.56%,二级以上园增加12.1%,幼儿教师持证率达100%,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创建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10个,占比59.32%,同比提升7.97个百分点。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评定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方案50个。
此外,我市还率先全省成立了地市级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推动学前教育管理更加规范,办学质量更加优质。同时,承办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向全省推介温州经验。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数全省第一
· 镜头4 ·
11月14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司马光》在温州市南浦小学报告厅开展,通过现场大屏幕和网络,泰顺县垟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也同步参与了这堂课。这是“互联网+义务教育”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中的生动实践。
今年,省政府将“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列入省民生实事项目。在温州,全市共有236所学校参与结对,超额完成省定任务66所,其中29所入选全省典型,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在校生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高质量同步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自2014年以来,温州共实施“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132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9.514亿元,建设量、投资额居全省第一。截至2019年,全市共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76所,占比达97.24%,居全省第二。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改造提升98所,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度114%,建设量居全省前三。深入推进集团化、联盟办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65%以上。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针对全市有刚性需求的小学全部开展校内托管服务。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全市普通高校一段录取率创历史新高
· 镜头5 ·
9月2日,温州人文高级中学举行落成暨开学典礼。作为我省第一所人文类高中,它的建成投用将开浙江人文特色教育之先河,也是温州办学模式改革的探路之举。
2019年高考,温州成绩喜人:全市高考一段录取率为24.57%,同比提升2.02%,连续五年实现攀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今年,我市高中教育呈现特色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完善“走班选课”、选修、学考选考等制度,在省高中学科课堂教学评比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一。实施“分类办学”改革试点,成立全省首家人文类高中温州人文高中学校,创办温州中学国际部(温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进一步扩大优质普高资源供给。
同时,为全面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提升,让每位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享有优质的义务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不“农村”。今年3月,温州全面启动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和初中全面提升两大行动。“小而优”学校聚焦乡村学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建设,致力打造乡村学校提升的区域样本。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通过实施未来学校品牌计划、新优质强校工程和“小而优”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在狠抓教育质量的同时,温州教育系统持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五大融合”,坚持“红色领航,立德树人”,推动党建与教育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扎实推进温州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全面推进瓯越人才培养行动
· 镜头6 ·
今年下半年,市教育局率队走进西安、武汉、金华等地,加大教育招贤纳才力度,广招教育人才。全市教育系统514所学校,提供教育岗位2000余个,现场签约优秀毕业生116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毕业生明显增多。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发展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我市全面推进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实施“百千万”工程,5人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新增省杰出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40人、市名师(校长、班主任)147人,高级教师814人。新建名师工作室70个,其中70%建在乡村薄弱学校。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深化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改革,新增自主评聘试点校74所,其中,新增高级教师职务自主评聘试点学校2所。率全省之先实现教师职称评审全流程网上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获教育部官网点赞。开展“绿色耕耘”送培到县项目,开展网络“名师工作室”在线培训,解决教师培训工学矛盾,让教师在家门口享受好培训。
同时,全市域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大精准奖励力度,“瓯越情”教育基金奖励优秀校长、教师153名,发放奖金345万元。聚焦乡村教师队伍,落实乡村教师津补贴3.06亿元,惠及4.7万乡村教师。此外,率全省之先建立师德评价和监督举报平台,从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选树宣传“邵永银”式的最美教师。
职业教育赶超发展
新创省级“中本一体化”培养试点校4所
· 镜头7 ·
11月28日,全国职业教育“智能+”论坛在温州召开,近百位全国各地的中职校长共谋“智能+”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发展路径,温州的智能化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实施战略引起了全国关注。
今年,我市持续优化资源配置,8所职校迁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创省级“中本一体化”培养试点校4所、“两创”实验室等省中职质量提升项目33个、“三名工程”项目24个,全市中职学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56.7%,居全省第一。制定《温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新增教育部1+X证书试点6个、省级产教融合工程项目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6个,建成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和实训基地63个、校企合作共同体10个、“千企百校”项目31个,校企联合招生培养“现代学徒”同比增加34.6%,专业骨干教师为企业技术服务达1214人次。温州市教育局连续五年获评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先进单位。
同时,持续健全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全市建成社区学校1006所,省级标准化成人校、示范学习型城市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9%,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内涵提升
温州大学创成“省市共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 镜头8 ·
12月27日,温州大学“省市共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省教育厅与温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省市共建”支持温州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协议。
印发《建设高水平大学 助力创建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工作方案》,实施高校内涵发展、服务地方发展等五大工程,不断完善专业建设适应温州发展任务、科学研究适应温州发展要求、学生培养方向适应温州发展需求的“三适应”机制。今年,在温高校在校生人数规模同比增加约1万人;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校长获评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新增ESI全球前1%学科2个,在温州高校ESI全球前1%学科达到10个;温州肯恩大学建成投用浙南首个托福考场,获批11个外国硕博(8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研究生专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在服务地方方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入选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在温高职院校新增全国骨干专业11个、生产型实训基地8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4个。我市还举办了两期高校产教融合暨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15个。
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
完成全市1348所民办学校星级评定
· 镜头9 ·
3月8日,乐清市荆山公学正式开建。荆山公学总投资6亿元,总占地面积260亩,作为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高起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它的创办将进一步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满足温州老百姓选择需求。
今年,我市新增社会力量办教育投资额21亿元,乐清荆山公学、温州慧中公学等一批优质品牌项目在温落地。深入实施民办教育“1+9”3.0新政,全国率先启动现有学校选登记营利性学校工作探索。
同时,创新适合民办学校发展的星级评定管理制度,完成全市1348所民办学校(含幼儿园)星级评定,进一步规范提升我市民办教育,受到教育部肯定。接下来,将对通过相应星级评估的民办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专项资金奖补、政府购买服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在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的基础上,我市继续高质量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巩固完善,2926所培训机构进入常态化管理名单。
教育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跑改”六大核心指标均达100%
· 镜头10 ·
今年6月,我市上线城区初中招生服务便民系统,实现入学政策“一键答”、 辖区查询“一秒知”、报名互动“一对一”、 信息审核“一网通”、 新居民入学“一线办”、 回温就读服务“一站达”等服务。
今年,我市出台《温州市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办校”“就学”“从教”等三个维度,推动“跑改”深度融入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网办率”“掌办率”“跑零次率”“即办比率”“承诺时限压缩比率”“材料电子化比率”等六大核心指标均达100%,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初中入学报名实现无纸化,市本级和鹿城区“入学入园一件事”入选全省“最多跑一次”成果展。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办事材料精简、办事时间压减达40%。
在依法治教与平安校园建设方面,我市重点推进“静校制度”,各类“进校园”活动项目压缩41.5%,推进法律顾问“联校团顾”模式全覆盖建设;率先全省打造平安校园智能管控平台,汇聚13000余路校园视频监控,全面监测校园周边安全情况,新增省级“智安校园”试点建设学校单位13所。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卓 扬
通讯员:夏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