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头版头条点赞: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2019-03-22 09:1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周琳子 通讯员 夏雯雯

浙报头版头条点赞: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今天出版的《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千帆竞发景色新——我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纪事》报道,文章开头以温州最新启动的“明眸皓齿”工程为例:“已为3500余个教室进行灯光照明改造,为每名学生建立视力档案;为全市7万名适龄儿童实施免费窝沟封闭……”并将温州做法誉为近年来浙江落实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的生动写照。

同日出版的“人民教育 浙江答卷”中又以一个整版的规模,详细报道了《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浙报头版头条点赞: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今年3月14日,温州市举行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动员大会,力争到2023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患龋率在上年基础上每年降低0.5至1个百分点。这是温州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也是温州教育在改革探索中大胆迈步的一个缩影。

开展“四品八德”教育,推进民办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温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公平与质量为基本导向,以建设“未来教育”为品牌引领,推进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深化“四品八德”教育

探索“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

立德树人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绝不单是学校自家的“门前雪”。如何抓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这个“牛鼻子”,温州深化“四品八德”教育,创建德育试点校84所、示范校16所,探索“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率全省之先构建起了完善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为这道难题找到了答案。

近日,温州市实验小学申报的德育项目《“大拇指”行动:家校合力育人新体系建设》入选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问卷结果显示,对于这项行动,家长支持率高达96.15%,参与率达62.89%。

一个“大拇指”何来如此大的魔力?这背后是温州开展红色领航“立德树人”行动的支持。为有力全面铺开工作,温州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红色领航“立德树人”行动 全面推进新时代公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创建“四化”党支部,并启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

如今温州全市21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17大类140余项活动项目,47门活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全年超过140万人次参加到校外实践基地活动中;10条中小学研学旅行精品线路,20个研学旅行营地和60个基地,为师生提供研学教育平台;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打造的30个创客教育基地,第二批25所STEAM教育试点校,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途径。

浙报头版头条点赞: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出台新“1+9”文件

纵深推进民办教育改革

率全国之先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登记;实现全国基础教育阶段首例收费权质押贷款;全国第一个出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为企业法人政策……温州民办教育改革突破条条框框,创出了全国民办教育的“温州样本”。

当前,温州有民办学校1383所,在校生占全市总数的32%,民办教育承担了温州近三分之一的教育任务。如何处理好公民办教育关系,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是摆在温州改革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10月9日,温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新“1+9”政策,推出温州民办教育改革3.0版本。同时,结合自身经济社会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制定公民办教育发展比例,对各学段民办教育发展的学生数比例设置发展区间,对市辖县的民办教育数量设置发展区间,避免出现公民办教育比例失衡。出台《温州市民办学校退出办法》,落实分类管理政策,梳理和放宽准入条件,对办学质量低、社会效应差的民办学校,政府引导其通过合并、合作、转变办学类型和层次等方式转型提升或退出教育领域。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说:“温州作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行探路者,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方向兼顾、精准扶持与规范管理并举,创新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机制体制,推进民办教育优质、品牌、特色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浙报头版头条点赞: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评价+大数据”实现教育提质

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针对过去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温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构建市、县、校三级督学网络,温州已建立101个督学责任区,聘请456人责任区督学,形成了“诊断型”“推介型”“调研型”“整改型”等“四型”督学模式,对教育发展、学校办学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把脉诊断。由第三方教育监测出具的分析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精准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为根本扭转单纯以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温州在地市级层面率先制定出台《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构建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等4个维度18项指标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生奋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最近四年内,全市已相继开展9次市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覆盖中小学所有学段。

走进当下的温州校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悄然被学为中心的教学所取代。教学魔法棒、电子班牌、智能手环……变革后的课堂气氛活跃而热闹,倾听、记录、讨论、质疑成为常态。2018年,温州教育大数据平台正式开通上线,数据汇聚量达到了2.4亿条,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将反馈至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形成学生成长云档案和教师发展云档案,实现精准教学。

浙报头版头条点赞: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坚持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平阳县投入5.8亿元吹响8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的开工集结号;苍南县投入14.7亿元举行20所中小学建设集体开工仪式;洞头区霓屿义务教育学校、瓯海区郭溪中学等60多所新校园掀起盖头……去年,温州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收入188.99亿元,比上年增加9.85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96所,超额完成18所;中小学生均占地、建筑面积总量增幅全省第二;新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19所,占比达到89.68%;创建等级幼儿园166所,占比达到97.89%。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走向均衡。

近年来,温州一口气推出城区东部、城乡教育一体化、城区西部、学前教育等系列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改薄”项目28个,投入资金5.97亿元,建设面积21万平方米。新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92所,占比达到97.24%;新创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一、二级学校434所;深化培育“新优质学校”300所。

“改薄”的同时,温州还积极“培优”。新组建城区十大教育集团,推进多所学校联盟合作办学,以“名校+新校”“名校+潜质学校”的形式,以“1+X+Y”的复合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有效供给。

温州还开展中本一体化培养试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当前,温州中职招生比例提升至44.9%;高职一体化招生7822人,占比29.8%。国家级终身学习研究基地落户温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瓯越人才培养计划

如果说政策的引导、改革的红利、财政的投入,犹如造好了一艘功能齐全的大船,那么扬帆起航的关键在于“舵手”的培养。温州出台《温州市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百千万”工程,选拔100名教育名家培养对象、1000名“未来名师”培养对象、10000名“未来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三年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优良、发展潜能强劲、引领作用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人才队伍。并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县管校聘试点等方式,均衡师资配置,不断释放队伍新活力。

洞头区作为省级“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一场全学段、全区域、全覆盖的改革在当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洞头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改革不是为了让老师‘落聘’,不是打破‘铁饭碗’,而是促进积极性,促进均衡发展。”

当前,温州已经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学校、教师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7%。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2193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26.4%,其中骨干教师交流人数491人,占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27.6%。同时,温州还在全省率先推进中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自主评审改革,率先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创新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师个人申报、推荐、核验、评审、结果公布“一网式”全流程在线办理。

浙报头版头条点赞: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浙江新闻+

温州教育着力解决民生关键事

降低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患龋率;放学后托管化解家长接送难;规范校外培训行业秩序、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提升高校院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教城融合……针对学生、家长关注关切的教育难点热点,温州教育部门及时回应,解决民生关键事。

青少年眼睛牙齿健康——

率全国之先开展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

3月14日,温州市举行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动员大会。工程将实施定期视力监测、教室照明标准化改造、免费窝沟封闭等措施,共同呵护青少年儿童的眼睛和牙齿。

温州市作为首批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验区,先试先行,去年已经完成了85所中小学校的普查工作,检测学生7.4万人,并探索总结出了以普查为驱动的近视防控“温州模式”。

今年,该市计划全面完成109万中小学生的视力和口腔健康普查,搭建“明眸皓齿”数据分析平台,建立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的视觉和口腔健康电子档案,将近视进展快、患龋风险高的学生列入预警对象。

到2030年,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高度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12岁儿童患龋率降至25%以下。

放学家长接送难题——

课后两小时,学校帮忙管

孩子3点多放学,家长5点多下班,这一两个小时的“真空期”,在温州由学校来托管。今年3月初,温州出台《关于做好小学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全市范围内有托管服务需求的小学都要开展课后托管服务,托管服务时间原则上为下午放学后至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每天约两个小时。

在服务内容上,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主要是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自主阅读、课后作业、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性课程和部分学生参加的校艺术队、体育队等不属于托管服务范畴。

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不得将托管服务变成集体教学或“补课”,不得把托管服务异化为“培训班”“补课班”,严格做到不集中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校外培训治理——

整改“无证无照”机构2424所

3月21日,温州市校外民办教育培训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温举行,对持有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会上协会成员联合发布培训行业自律公约协议书。

这是继去年温州公布全市首批649所校外培训机构名单“白名单”和首批189所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后对校外培训治理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据了解,温州当前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5923所,整改“无证有照”机构1774所,整改“无证无照”机构2424所,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共2223所,整改存在超纲教学、强化应试、提前教学、与招生挂钩、学科竞赛等违规办学行为的培训机构共430所。

高校院所服务地方发展——

建立温州产教融合校企对接网络平台

当前,温州充分发挥考绩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联合市考绩办修订完善符合高校类型、体现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印发《2018年度温州高校院所日常动态考评办法》,推进温州高校院所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温州大学建成产教融合大楼,温职院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大楼获批立项,浙江省肯恩创业创新研究院正式设立……当前,温州一大批改革攻坚项目正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

此外,温州还建立了温州产教融合校企对接网络平台,成功举办一年两期高校产教融合暨成果转化项目对接会,仅去年就签约项目88个,推动高校产教融合成果转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